走進「義大利新藝術」展場 http://www.tfam.gov.tw/exhibit/exh_01.asp?exhibit_no=235&Item=now,說真的,我看不懂!!
什麼「義大利新藝術的新風貌是融合了新舊的一種前衛:用繪畫與雕刻的傳統語彙,但關心的則是現代的人與城市問題…bla bla bla…」,自後現代藝術開始到現在,我從未搞清楚究竟欣賞的標準在哪裡?我還是相信我的理念:藝術有時候未必是給別人看的,那也許只是藝術家的一種心情、一種感動、一種理念,不一定要別人看得懂,也許觀者又有自己的一套解讀,沒有對錯,只有「有沒有感覺」,今天的這一場:我剛好沒感覺… :p,而且,它讓我想起恐怖的北藝大廖老師,天啊!這真糟糕!
趕緊離開去看蘇新田的「循環空間繪畫」回顧展 http://www.tfam.gov.tw/exhibit/exh_01.asp?exhibit_no=236&Item=now,覺得這人的名字好眼熟,一走進展場我就了了,它的作品有收錄在康軒二年級的課本中,就在我們教「錯視」的單元,國外有個艾薛爾,台灣也有個蘇新田,開始覺得有興趣了!沿著展場動線走啊走…慢慢覺得有趣了!
從錯覺循環、非物體、深度錯覺、多重世界、空間迴旋、循環水平線六個層次,循序漸進的介紹蘇新田的循環空間理論,包括宇宙空間、四度空間、空間循環和空間錯覺等課題。
原來這不僅僅是「宇宙觀」,更是藝術家的「人生觀」,我沒有特別的喜歡不喜歡,但卻深刻的感受到藝術家的「研究精神」,以及藝術家每個階段的自我進步 (又讓我想到我的論文…研究精神已死啊…),蘇新田不僅創作,也深入做研究,發表文章,在我看來,它的研究已經能夠出版數十本論文囉!
我選擇在最後才去看藝術家的生平年表,從藝術家自編的年表中,可以看得出他的趣味,除了「豐功偉業」之外,它還會加上註解以及對當時的記憶,例如:「1947年,就讀北港南陽國小三年級,對畫畫懵懂無知,對高年級學長的畫作覺得很厲害 (當時的蠟筆根本像蠟燭一樣,畫不出好顏色)」;或是:「1953年,…(龍牌水彩普及台灣)」;還會註解年代的封閉性和省籍情節的不平 (我猜他是深綠的..呵呵….),最後又驚訝的發現,蘇新田就是以前系上一個優秀學長(蘇匯宇)的老爸啦!難怪就覺得這麼眼熟(好運第五枚…哈哈哈)!
(沒辦法有圖片…大家請自行前往欣賞吧!)
一堆有趣豐富的展覽,還在離開前照例逛了逛藝術書店,果然又小敗設計雜誌一本!晚上回到家再和朋友小聚吃飯,開心!!
今天,請叫我「好運達人」!
無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