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lvia曾經在自己的文章中寫下:
每個出走旅行的人,都是在實現自己心中的夢;望著牆上的那張世界地圖,想去的地方怎樣也標記不完,這世界真的太大了!
我萬分享受背包旅行為我帶來的衝擊和影響,卻也有些慚愧:
生活在這片土地上,小時候不懂台灣的價值,長大後真正開始旅行,走了一圈之後回頭看,這才懂了台灣的可愛之處。【延伸閱讀:旅行,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】
如此的感受,讓Silvia觀看《看見台灣》記錄片有更深沉的感動。
有人說台灣很小,齊柏林導演說:「那你都有看過嗎?」
感謝收藏家邀請,讓Silvia可以帶著朋友一起《看見台灣》。
電影由台灣書法家董陽孜老師有力的題字開場 (當然阿桑也是看到最後才知道,慚愧!),數個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鏡頭,磅礡絕美、震撼驚艷,看得大家嘴巴都張開了…(這些高山景色,大霸尖山、嘉明湖、桶后溪…我竟然都細數得出名字,心裡偷偷沾沾自喜,看來我真是屬於山的孩子!)
旁白吳念真熟悉的聲音接著出現了:「請不要訝異,這就是我們的家園,台灣。」
真是一下子道出許多人的心聲!Silvia愛登山,所有Silvia在高山上見過的壯闊美景,由空中鳥瞰更有令人讚嘆的神聖美感!
電影中有多少觸動我心的時刻,稻田中練投棒球的孩子、廟會陣頭的人潮、市政府前馬拉松的跑者、大學校園中漫步的學子…這些影像正是生活在我們周遭的人事物,引人嘴角上揚,會心一笑。
音樂也是《看見台灣》電影的靈魂,引領我們的情緒,令人動容,恰如其分地與電影畫面相得益彰。由《賽德克‧巴萊》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得主何國杰Ricky Ho配樂,特別前往捷克布拉格和布拉格交響樂團合作完成的呢!
然而,許多溫暖的鏡頭不敵電影畫面急轉直下的刺痛,電影中細數台灣正面臨的各種汙染,排放汙水、水庫泥沙淤積、盜採砂石、超抽地下水…短視近利的牟利方式,其實正是假創造經濟之名,行蠻橫掠奪之實。每個畫面都一再痛訴我們對台灣這塊寶島蠻橫的予取予求。我們從沒有反省自己,只待天災降臨、大自然反撲之後,才來怨天、怨人、怨政府!
電影中每個批判的片段,都足以獨立出來成深入討論的議題;然而,許多現象都和台灣人民的生計密不可分,說穿了,他們為的也只是求個溫飽,過好生活,但如此的工作內容卻又傷害我們的環境!這些問題從根本上其實必須從政府政策的高度去面對,做長遠的規劃與取捨,政府究竟有沒有如此的智慧與魄力?
問題規模之龐大,個人力量如此渺小,我們又能做什麼?導演舉了兩個例子,苗栗和宜蘭有機農作的故事,這些來自個人小小的力量,默默地為台灣貢獻、付出,這正是台灣可愛的地方,這些看似“傻瓜“的人們,也正是台灣的某些動力。
Silvia原本有些遺憾,電影中怎麼不多舉些例子,拋磚引玉以激發更多想法呢?
然而,朋友說得更好:「也許導演正是希望我們自己去想想能為台灣做什麼呢!」
《看見台灣》是一部有批判卻也不失溫柔的記錄片,最後玉山上孩子的歌聲,在零下2度的玉山頂上,帶給我們溫暖和希望。台灣正需要更多如此的正面力量,給我們力量,繼續向前。
台灣,這個護照到如今仍會被誤認的國家,
我們不是最差,所以別妄自菲薄,成天抱怨!
我們不是最好,有值得驕傲之處,也有更多需要做得更好的地方。
面對大自然的反撲,出自對這片土地的關愛,期待我們學會謙卑、學會知足、然後學會付出,最後引我們獲得真正的快樂。
【額外一提】
齊柏林導演因為看過盧貝松監製的《HOME》 (台灣譯作“搶救地球“)而獲得的靈感,更堅信《看見台灣》的計畫是可行的。
兩年前從網路上看這部電影時,電影拍攝多達54個國家,長度達488個小時,耗資達1000萬歐元,從頭到尾空拍呈獻的震撼畫面,令人印象太深刻。今天再看《看見台灣》,我可以說,這部電影是《HOME》的台灣版。
如果說《HOME》是經典大片,《看見台灣》就是精緻小品;《HOME》令人震撼,但《看見台灣》則引人悲傷而後反省。相對於《HOME》的浩大工程,看見台灣其實更貼近你我生活,可以引你有更多動機和想法,這是你我的家園,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好好看顧他,就從減少垃圾、少用一個塑膠杯盤或節省一度電開始吧!
《HOME》全片內容 (全長98分鐘,可惜是英文版,沒有中文字幕 ><)
【最後還是要介紹】
齊柏林在2009年八八風災空拍中目睹災區山地崩塌、部落人命受害,有感於大自然的力量之強大,因此毅然投入拍攝第一部空拍台灣紀錄片的大冒險。
《看見台灣》耗資總計9000萬新台幣的金額完成,可說是台灣紀錄片影史以來,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。導演齊柏林花了將近3年的時間拍攝,在全台灣的上空飛 行,總計累積了400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。全片皆以空拍壯闊鳥瞰的視角,將台灣以一種你從未見過的角度與姿態,呈現在大銀幕上。
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給我一點鼓勵
幫我點上方的喔!感恩~ヾ(●´▽`●)ノ
無留言